走转改·我们在一线,千年茶乡里的 “90后”新茶农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一头大象-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

走转改·我们在一线,千年茶乡里的 “90后”新茶农

“这是来自新化大熊山的古树红茶,口感甘鲜醇爽,喝完口齿留香, 欢迎大家来品尝。”在吉隆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第23届马来西亚国际食品饮料商贸展上,一名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正在忙碌着,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推荐家乡的特产——新化红茶。

这名年轻人叫刘修鹏,90后,地地道道的新化本地人。从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茶文化专业毕业后,一直在全国各地拜师游学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在大熊山腹地发现了上百年的古茶树,于是决定定居在此潜心做茶。

新化气候湿润、山高溪多、植被茂密,常年云雾缭绕,加上土层松厚,有机质含量高,所产之茶叶全氮量、氨基酸含量高,是湖南的历史名茶产地。而大熊山则被誉为“茶叶物种基因库”,至今仍保留有近五万亩百年古茶树园,以及数十座茶亭和风雨桥。

红网时刻记者跟随刘修鹏体验制茶全过程。

第一次见到刘修鹏时,他正在准备去古树茶核心产区采摘茶叶,热情的他主动邀请记者一起前往大熊山原始森林“寻宝”。

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跋涉,刘修鹏带领大家来到大熊山古树茶刘家坑核心产区。他告诉记者,一亩茶园,最多只能采不到100斤的古茶树鲜叶。随后,他熟练地用当地特有的工具茶铡采下一片鲜茶叶放进嘴里,“溪涧环境下长出的茶,口感很鲜爽,嚼起来回甘很快。”

2020年,返乡创业的刘修鹏担任湖南湘熊茶业有限公司厂长。他深入一线走访和考察新化茶马古道,整理挖掘新化茶文化。为打造大熊山古树茶的地域特色品牌,他积极推进古茶树认定和挂牌保护工作,并撰写与新化红茶相关的书籍和论文,提升茶文化学术研究水平。与此同时,刘修鹏还组织建立了大熊山茶文化传习所,带动青年制茶师从事大熊山古树茶的制作、技艺的传承。

在刘修鹏的感召下,同为“90后”的大学生张致远和陈静也主动加入,为公司注入了更多的“新鲜血液”。如何让茶艺、茶道、茶文化在保护中传承、在传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发展,成为三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讨论得最多的问题。

寻茶、采茶、运茶、制茶、泡茶、品茶、推茶……刘修鹏坦言,一片茶叶从鲜叶到成品、从茶园到茶杯的“闯关”经历并不容易。

为了将新鲜的茶叶第一时间运送出来,刘修鹏和伙伴们合计,决定运用科技赋能新手段,在原始森林毛坪界古茶园中使用直升飞机运输鲜叶。

“原来用马托、人挑肩扛要两至三个小时才能把鲜叶从茶园运输到公路,现在10分钟之内就可以运到。”湘熊茶业相关负责人介绍,使用新科技助农增收,为大熊山及周边数万茶农开启了茶叶产业新方向,也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能。

正在茶园采摘的大熊山本地茶农谢斌说,自己每届茶季在基地摘茶,同时还在茶厂打工,一年可以增加两三万块的收入。

“发酵的时候,要注意在中间留一个空间,这样它们就可以更好地呼吸了。”在指导制茶的过程中,刘修鹏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让记者很是感动。

刘修鹏说,在自己心里,每一片茶叶都是一个生命,自己会去跟每一片叶子对话,了解它的品种、习性,它生存的环境。萎凋、揉捻、翻腾、塑形,鲜茶在沉睡中缓慢蜕变。通过自己的努力,最终让它绽放出最美的芬芳。

在几年的摸索过程中,刘修鹏继承传统制茶技能,结合武夷山和江浙等地制茶工艺,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茶风格。他不断向当地老茶农、老专家请教,继承创新新化红茶,开发出了百年老枞、大熊山古树白茶等新产品,复原了梅山捆尖茶的制作。在新化红茶传统制茶风格上形成了群体种和百年老枞两种制茶思路。

在大熊山脚下,古茶树图片展示馆里,湖湘茶叶文化研究者、茶叶美食专栏作家、《寻茶中国》的作者方八另正在品鉴来自大熊山深处的古树新茶。

“喝到了两个层次感:一个是花果香比较明显,有樱桃,苹果,水蜜桃的清香,另外一个就是它有特别的刺激感,影响到舌尖,就是那种辛辣味,跟武夷肉桂很相似。”虽说已喝遍全国各地的茶,方八另对大熊山百年老枞的口感颇为惊喜,给出极高的评价。

刘修鹏告诉记者,由于大熊山昼夜温差大,又是沙质土壤,这些都刺激了茶多糖的积累,所以今年的茶,整个甜度非常突出,茶汤也是金黄明亮,品质非常不错。

第23届马来西亚国际食品饮料商贸展上,刘修鹏推荐大熊山古树红茶。

除了潜心制茶,只要一有时间,刘修鹏就会想方设法推荐自己的“宝贝”。无论是远赴南洋参加第23届马来西亚国际食品饮料商贸展,还是“挑担茶叶上北京”进行湘茶推广,或是第七届亚欧博览会现场亮相,到处都有他的身影。

“让百年古茶树焕发新生机,让大熊山百年老枞走出国门,走向世界是我最大的梦想!”刘修鹏说。

来源: 红网

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Baidu
map